首页 >> 金融产品汇场 >> 应急专项流动资金贷款
基本信息 | |||
---|---|---|---|
产品名称: | 应急专项流动资金贷款 【预约产品】 | ||
授信对象: | 企业 | ||
所属机构金融: | 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 | 信贷额度: | 100.0000万元-10000.0000万元 |
基准利率: | 4.3500% | 贷款期限: | 1月-12月 |
浮动比例: | -19.5400%--19.5300% | 贷款执行利率: | 0.0000%-0.0000% |
产品简介 | |||
登录后方可查看 | |||
机构介绍 | |||
2011年经营情况综述 国家开发银行2011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动发挥开发性金融与中长期投融资优势,以市场化的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基础设施、民生金融和国际合作三大业务均迈上新台阶。截至2011年末,国开行资产总额突破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4%,连续27个季度低于1%。较好地实现了支持发展、防范风险与优良业绩的有机统一。 国家开发银行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2011年把握信贷的总量、投向和进度,统筹调度,优化配置,全力支持铁路、电力、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缓解了部分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去年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增贷款4333亿元,其中新增西藏和四省藏区贷款228亿元,居金融机构首位;积极促进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贷款余额1204亿元,居同业第一;大力推进绿色信贷和低碳金融,节能减排和环保贷款余额6583亿元,同比增长33%。 民生领域是国开行2011年支持的重点。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1095亿元,同业占比60%以上;发放水利贷款307亿元;新农村建设贷款发放1432亿元,重点支持粮食作物和“菜篮子”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贷款发放同比增长25%;扩大助学贷款受益面,发放贷款100亿元,累计支持学生560万人次,去年新增占市场份额的85%。 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国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去年国际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积极支持中信联合体、三峡集团、金风科技、奇瑞汽车等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对非中小企业贷款覆盖非洲29个国家。推动 “金砖国家”本币授信合作,落实中国—东盟银联体合作成果。截至2011年末,国开行外汇贷款余额2100亿美元,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 今年国开行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金融工作会精神,继续坚持开发性金融实践,以规划先行引领业务发展,深化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社会建设统领民生业务发展,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开拓国际合作业务,强化风险防控,继续以市场化方式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2010年经营情况综述 国开行2010年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开发性金融与中长期投融资的优势和作用,一方面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一方面积极推动“走出去”业务,大力开展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各项业务迈上新台阶。截至2010年末,国开行资产规模突破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68%,连续23个季度控制在1%以内;全年实现净利润353亿元。 过去一年国开行本着“控总量、保重点、调结构、防风险、促协同”的原则,均衡有序发放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该行去年近四分之三的贷款投向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等“两基一支”领域,有力支持南水北调、京沪高铁、国家石油储备及购油等重点项目建设;近7成贷款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中新增西藏和四省藏区贷款199亿元,新增新疆贷款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20%。积极促进产业升级和推进“三网融合”试点、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贷款余额928亿元;大力开展绿色信贷和低碳金融,发放节能减排和环保贷款2320亿元,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三农”和民生领域是国开行支持的重点。去年国开行新农村建设、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和中小企业三项贷款均超“千亿元”,其中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1188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36亿元;发放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贷款1315亿元,惠及1581万中低收入群众,居银行业首位。发放高校和生源地助学贷款80亿元,占全国助学贷款市场份额70%;大力支持山西、青海等省区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与国家减灾办建立应急信息共享机制,发放应急贷款24.1亿元。 国开行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业务,成功运作中委大额融资等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以及中信泰富、铜陵有色、金风科技、西电国际等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非中小企业贷款覆盖非洲23个国家。截至2010年末,国开行外汇贷款余额1413亿美元,贷款项目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继续保持对外投融资合作的主力银行地位。 今年国开行将继续以规划先行引领业务发展,加大对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与住建部及各地政府合作,力争今年新增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贷款1000亿元;深入推进国际合作业务,以中长期投融资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经营情况综述 我行2009年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优化中长期投融资的资源配置,严格把握资金的投向和节奏,支持国家和地方最急需发展的领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基层金融和国际合作等三大业务领域均迈上新台阶。截至2009年底,开行资产余额4.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9%,实现净利润302亿元,资产减值准备对不良资产覆盖率为277%。 过去的一年,开行紧密围绕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发挥中长期投融资和规划先行的优势,集中支持中央投资项目和新增扩内需“6+1”领域,为促进我国经济企稳回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开行严格按照人行和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统筹贷款发放,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将78.4%的贷款投向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和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重点支持了南水北调、广东台山核电、国家高速公路网、石油储备等国家重大项目;70%的贷款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开行助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向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项目发放贷款2709亿元,向文化产业发放贷款81.8亿元。此外,开行以流域治理、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为重点,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放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1751亿元。 “三农”和民生等基层业务一直是国开行融资支持的重点。截至2009年底,开行全年在全国1657个市县发放基层业务贷款2950亿元。其中,发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42亿元;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82亿元;发放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853亿元,超过历年发放总和;发放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贷款12亿元;在24个省区发放助学贷款53亿元,累计惠及220万名学生;发放应急贷款7.9亿元,支持应对台风、旱灾、洪涝和甲型流感等突发事件。 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开行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开展“贷款换资源”合作;在非洲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成为我国对非合作八项新举措之一。开行大力推进农业国际资源开发规划,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扩大设备出口。截至2009年底,开行外汇贷款余额979亿美元,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 在风险控制方面,去年开行优化全面风险管理架构,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严把项目入口,加强贷后管理,开展重点贷款专项检查,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完善社会化联合监督机制,建立审计举报制度,打造“阳光工程”,确保资产质量动态稳定。截至2009年底,开行累计本息回报率99.81%,连续10年保持高位。 2008年经营情况综述 我行2008年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紧密结合形势要求,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严格把握贷款的投向和节奏,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截至去年底,开行贷款余额2.8万亿元,累计本息回收率99.74%,连续9年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虽受地震灾害等因素影响,不良贷款率仍保持在0.97%的低位。 在过去一年里,开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平稳推进改革,积极发挥中长期融资的优势和特色,集中支持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项目,实现了改革发展双促进。 开行在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中,充分发挥规划先行带来的充足项目储备、前期信用建设和准备工作扎实的优势,保质保量完成了新增信贷投放任务,全部投向国务院十项政策措施涉及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灾后重建领域。 开行去年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将83.3%的贷款投向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和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支持了首钢搬迁、国家石油储备、上海世博会、京沪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64.5%的贷款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此同时,我行助力产业优化升级,支持装备制造、电子通讯、钢铁等重点领域发展;与发改委、科技部合作,发放科技贷款378亿元。此外,我行以流域治理、污水处理和清洁能源为重点,支持太湖和滇池治理等环保重大项目,在支持江西污水、广西垃圾处理等项目中创新环保融资模式,发放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833亿元。 开行大力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目前,我行已先后与都江堰、绵阳等重灾区地方政府和四川高速、东方电气等受灾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安排专项贷款规模重点支持灾区电力、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项目,发放抗震救灾贷款170亿元。 “三农”和民生等基层业务是开行去年融资支持的重点。截至去年底,我行全年发放基层业务贷款2015亿元。其中,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龙头企业贷款1067亿元;发放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贷款19.1亿元;发放中小企业贷款368亿元;在24个省区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9.6亿元;发放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475.8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13万套;发放应急贷款55亿元,支持抵御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海南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同时,我行还因地制宜创新了天津蓟县设施农业、河北滦平农户小额信贷、浙江担保公司“抱团增信”等基层金融业务模式,收到积极成效。 开行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政策,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加大对“两基一支”、“三农”、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改革转型,加强风险防范和化解,改善金融服务,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经营情况综述 2007年,开行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把握贷款的规模、进度、准入和投向,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主要经营指标再创佳绩。截至2007年年底,开行贷款余额2.2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59%;累计本息回收率99.62%,连续8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开行始终积极主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市场建设、规划先行助力和落实宏观调控,严格按照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核定的贷款规模,集中支持国家重点行业和急需发展的领域,发挥金融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开行贷款余额在银行业占比小且逐年下降,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逆向调节作用。截至2007年年底,开行人民币贷款余额在银行业占比继续下降,仅为7.75%,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在非个人中长期贷款中的占比由2000年的30.8%降至19.1%。 为落实宏观调控,开行从信贷规模、进度、准入和投向等方面,多管齐下,狠抓落实,尤其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管”规模。去年开行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低于年初核定的计划,增幅为12.4%,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二“管”进度。开行服从调控大局,主动控制贷款进度,均衡发放贷款,去年人民币贷款季度完成率分别为25%、60%、76%和100%,与同期金融机构抢放贷款的形势形成对照。三“管”闸门。开行严格市场准入,控制向“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坚持环境评价指标的一票否决制,凡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开行一律不承诺和发放贷款,从源头和制度上防范贷款项目的环境安全风险。四“管”投向。去年开行73%的贷款投向煤电油运、农林水和公共基础设施领域;55%的贷款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年新增贷款的26%投向“三农”和县域;在青甘鄂川蒙吉等地参与组建6家村镇银行,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民生领域是开行支持的重点。截至2007年年底,开行高校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36亿元,惠及71万学子;发放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贷款224亿元,是上年的3.5倍;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43亿元,同比增长48%;发放微贷款2万多笔,近15亿元;向农民工培训项目贷款26亿元,可形成66万人的培训能力;发放农村医疗卫生贷款64亿元;发放应急贷款7亿元,在民政部公布的2007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中,有7项灾害的灾区重建受益于开行应急贷款。 开行大力推行“绿色贷款”。2007年,开行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贷款,支持工业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推动太湖、巢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截至2007年年底,开行环保贷款余额890亿元,同比增长34%。 2006年经营情况综述 2006年,开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确保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资金链不断,一方面积极支持国家最急需发展的领域,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的“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力度。开行去年发放新农村、中小企业、助学贷款及棚户区改造等国家最急需发展领域贷款896亿元,占全年表内人民币贷款增量的40.7%。 开行近年来致力于以融资支持国家最急需发展的领域,2006年以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一大重点。开行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资源开发、农村社会事业及县域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对县域的辐射能力和影响作用明显增强。截至2006年底,开行当年发放新农村建设及县域贷款640亿元,余额为1790亿元。06年开行发放农村公路建设贷款111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里程9.8万公里;支持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发放贷款7.8亿元。 解决政府热点和难点问题是开行06年工作的另一重点。截至2006底,开行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32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9万个;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4亿元,覆盖131所高校,惠及贫困大学生超过30万人次;发放114亿元贷款支持低收入人群住房和廉租房建设,解决了205万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题。开行过去两年发放60亿元贷款支持辽宁城市5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推动改造任务提前1年基本完成,使近90万城市居民告别了长期居住的条件简陋的棚户区,住进了设备齐全的新房。 作为我国基础设施融资的主力银行,开行2006年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助力宏观调控。开行去年新增贷款量控制在人民银行核定的规模之内,全年贷款做到均衡发放,增幅低于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水平。按照“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去年共向煤电油运以及农林水、通讯、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发放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78.6%。根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开行去年向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放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0.2%。 截至2006年底,开行资产余额达23143亿元,当期和累计本息回收率分别为100.22%和99.73%;不良贷款率为0.72%。 财务指标摘要 2005年经营情况综述 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以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为使命,不断推进开发性金融的实践,积极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融资推进市场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引领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中,通过支持重点行业,我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从1994年成立之初到2005年末,我行88.9%的贷款用于支持电力、公路、铁路、石油石化、煤炭、邮电通讯、农林水利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业。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行更加注重优化贷款结构,以期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打下更加坚实平稳的基础。 2005年我行各项指标再创佳绩。截止2005年末,我行资产总额达18,979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7,31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9%。不良贷款率为 0.87%,不良率和不良额再次实现“双降”。实现净利润22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31.0%,再创历史新高。资本充足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达9.15%。我们严格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得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可。 2004年经营情况综述 2004年,开行在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保持和巩固了先进的市场业绩,主要经营指标连续三年稳定在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04年底,开行的信贷资产达13786亿元,当期本息回收率99.77%,本息回收连续20个季度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不良贷款率1.21%,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风险准备金对不良贷款覆盖率285%;资本充足率10.51%。 开行2004年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双降”是在先进水平基础上实现的。1998年到2002年,开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连续四年“双降”。从2002年开始,开行不良贷款率逐步进入稳定期,连续三年在3%-0.5%的范围内小幅波动,与国际一流银行进入稳定期后的特征一致。六年来,开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持续下降,主要经营指标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被《国际金融》杂志评选为亚洲最盈利的银行之一。 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行在过去一年中积极开阔新的思路,推动管理资产,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共同支持关系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建设。2004年里,为了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开行新发贷款中有66%投向了“煤电油运”;对电力、铁路、电信、公路、公共设施、石油石化这些重要行业的贷款承诺,占开行全年评审承诺量的82%;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贷款,约占我行全年贷款投放的52%。开行的主要贷款项目包括:国家石油储备、南水北调、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一大批国家重大项目,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在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区域发展规划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3年经营情况综述 ■ 2003年,开发银行坚决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推进信用建设和融资体制建设,保持和巩固了先进的市场业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各项经营指标达到历年最好水平。 ■ 开发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截至2003年底,开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为1.34%,比年初下降0.44个百分点;不良资产率为1.88%,比年初下降0.61个百分点。 ■ 开发银行的资产管理水平持续保持高位运行。2003年当期本息回收率99.88%,累计本息回收率99.19%,当期本息回收率连续16个季度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和当期本息回收率首次“双超”99%。 ■ 开发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风险准备对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的覆盖率分别为159%和229%。资本充足率达到10.26%。 2002年经营情况综述 ■ 2002年,国家开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政府扩大内需和金融改革的方针,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体现了一贯奉行的按照国际标准办好银行、建设投融资体制、支持经济发展的宗旨。 ■ 开发银行按照国际惯例,以国际一流银行的标准,促进内部改革,在组织结构设计、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信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信息技术等主要领域,基本实现了业绩国际达标的目标,2002年的许多经营业绩指标都超过了年初的计划。 ■ 业务大幅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截至2002年底,开发银行总资产和信贷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0401亿元和8962亿元,按五级资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为1.78%,累计本息回收率为98.4%。 ■ 为改进内部管理,提高透明度,开发银行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审计,并公布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 2004年度,开发银行实现税前利润人民币253亿元,较2003年增长人民币68亿元,增幅达37.0%。税前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贷款规模的增长(由2003年底的人民币11,399亿元增长至2004年底的人民币14,095亿元)以及股权投资处置取得的收益。股权投资的处置导致了股利收入的降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贷款规模增长的同时,资产仍然保持了较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