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大讲堂 >  投融资论坛 > 正文

特约专家张国芝:推动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分析

2018/7/26 9:07:0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投融资论坛


摘要:县域经济单元作为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其在内蒙古省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承接市域经济与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是内蒙古脱贫攻坚的主要经济单元。本文阐述了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政策支持

一、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不仅是省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县域经济已经构成了内蒙古省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与保障,是内蒙古自治区解决省域内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切入点和支撑。

(一)县域经济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与保障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保障。内蒙古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其中县(市)域117.1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99.02%;县域人口占全区人口的比重超过70%,县域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全区的比重接近60%。可见,县域经济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影响之重大,要提升内蒙古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客观要求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县域经济是内蒙古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切入点

由于地域差异等主客观原因,内蒙古与全国其他省市比较属于老少边穷和欠发达地区,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甚远,而且区内各盟市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呼、包、鄂由于有大型工商企业和较大的人口规模,经济相对较为发达,而其它九个盟市却相对较为落后。据统计,2011年GDP在100亿元以上的旗(县、区)有12个,占全区101个旗县区的15%;GDP在50亿元以上的旗县区有34个,占全区101个旗县区的42.5%;GDP不足30亿元的有24个,占旗县区总数的30%;财政收入5亿元以上的旗县区有12个,占旗县区总数的15%;地方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有60个,占75%。实际表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关系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三)县域经济是内蒙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尽管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内蒙古地区在地质地貌、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开发和边疆地区等方面的独特属性使得内蒙古面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挑战。内蒙古土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人口分布不均匀使得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差异较大,呈现出非均衡状态。加之内蒙古作为典型草地畜牧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县(旗)的气候、地形、地质、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特征,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差异化的县域经济,在县域层面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为内蒙古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县域经济作为中观经济层面上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县域经济不仅在国民经济这一宏观经济层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且在内蒙古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富集的典型草地畜牧业地区具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

二、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区位、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整体上较为落后,内蒙古自治区80个旗县(市)(不含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县域经济以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撑,工业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

(一)县域经济发展整体上较为落后

尽管内蒙古县域经济随着自治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与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与东南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县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差距较大,发展水平较低,整体上较为落后。无论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与内蒙古平均水平和全区平均水平都还有一定差距。

(二)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内蒙古不可再生矿产资源分布非均衡性导致多种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这就使得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极强的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县域间人均GDP、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持续扩大,多数旗县(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区位劣势明显、基础设施落后。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资源富集旗县(区)以及各盟市政府所在地的发展上,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据统计,2008年,内蒙古GDP前30个旗县的GDP总量达到了全区总量的66%,这些地区的人口总量不到全区总人口的36%,土地面积仅占到17%。而其他占总人口64%以上、土地面积占83%以上的大多数旗县(市)区,2008年GDP总额仅占GDP总量的不到34%。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依靠这不到三分之一的旗县(市)区的发展,因此不同类型的旗县(市)区在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县域经济的非均衡问题特别突出,亟待解决。

(三)县域经济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导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以矿产资源、林木资源与旅游资源等开发利用为主导特征,直接对内蒙古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这与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生态屏障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在主体功能区中属于限制与禁止开发区定位不相符。 

(四)县域经济发展中工业化进程滞后

内蒙古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水平明显滞后,在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大多数县域人均GDP300700美元之间,县域经济主体仍然是以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为主体的传统“二元结构”,而不是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为主体的“三元结构”。总体上,县域的产业层次低,大多属于粗放型的加工业,知识、信息、技术、人力资本和企业家要素等先进生产要素在县域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较低;县域企业集聚度差,企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无法发挥。从产业结构上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表现为第一产业不强,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粗放。全区80个旗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6.353.730,与全区(11.755.033.3)相比,第一产业比全区高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区低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区低3.3个百分点。可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

(五)县域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在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中,除了矿产资源依托型、旅游资源开发型和口岸依托型等旗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外,其余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具体的,矿产资源依托型县域经济由于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所占比重较高,接近34%。旅游资源依托型和口岸依托型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54.1%66.21%。其余类型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平均为27.44 %。。可见,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总体上较为落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从而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内蒙古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一是按照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筹资、产业化运营的发展思路,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滚动发展、分期实施的原则,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提高承载项目能力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好基础。二是要按照扶优扶强的方针,从政策、信息、资金、能源等方面加大对产值较大、产品有销路的重点工业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促其培强做大。三是要突出抓好工业发展和技改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扩能、提质、增效工作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水平。四是要抓好资源型产业的整合与集聚。五是要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六是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营造更加优越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政策和服务环境,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投资领域、项目审批、投融资、土地使用、城市规划、税费征收、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股票上市、债券发行、对外贸易等各方面享受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政策和待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县域经济长效增长机制。

(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盘谋划,整体运作,促进农村牧区与县城相互联动、工农对接,做好“三农”( 包括“三牧” )工作,使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建设具有不同县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发挥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力度,采取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牧户等多种方式,实现工业反哺农牧业,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改造传统农牧业,发展现代农牧业。二是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三是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培育壮大农牧业产业基地,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继续加大对农畜重点户、专业户及示范村的扶持力度,从小额信贷上给予倾斜,和一定的政策优惠及资金扶持,努力培育农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促进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和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五是提高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六是完善农牧业服务体系,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七是完善农村牧区公共设施,积极做好人畜饮水、广播电视村村通、乡村道路、农村公共卫生和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农村通讯、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辐射带动和要素集聚作用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牢固树立和努力实践“城镇经营”理念,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城镇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的优势,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旗县城镇化。以此辐射带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落实有关政策方针,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坚持产业带动和功能配套,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增强城镇的聚集规模效应,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注重特色”的总体思路,统筹做好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园林城镇。三是科学确定城镇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自然山水和人工环境和谐统一。

(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以扩张总量、增加就业、优化结构为目标,搞好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升级换代,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着力培育信息、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业等新兴行业,逐步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撑,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城乡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一是加快发展县域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业,构筑现代化流通格局。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加强物流基地建设,提高运输效能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整合各类市场和加快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发展民族工艺产品和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特色市场,完善服务功能 。二是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和弘扬草原文化、民俗风情,依托资源,聚集优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并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以此,建设草原旅游胜地,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保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三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房地产和社区服务业建设,以及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放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鼓励外资和国内各类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BOT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市政公用项目,加快发展城镇市政建设。四是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化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五)实施“引资兴县”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市场化程度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行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全面开放,尤其是充分发挥我区的区位优势,加强与蒙古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二是改革投融资体制,放开投资领域,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同时,注重招商选资,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增强发展活力。三是加强对引进资金的引导,吸引各类资金参与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参与城镇建设、农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四是深入研究相邻国家的政策、法律、市场、人文、地理,掌握资源情况、市场开发和产业发展趋势,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通过互利合作开发资源,开拓市场,发展跨国经济。五是立足旗(县)区位和农业、矿产等资源优势,研究确定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六是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和旗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强项目的督促落实、跟踪问效及协调服务。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定位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以此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禁止、限制重污染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能源利用方式,实施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采,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二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开展农牧业气象与生态监测评估,突出重点,集中资金,加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三是突出重点区域绿化造林工程建设。四是强力推进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加快推进生态恶化区、人口限制区和人口疏散区的住户搬迁,减少人为因素破坏,促进植被恢复,切实改善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五是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工程。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并举、预防与治理并重”的原则,加快县城和建制镇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废水、废气和垃圾等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加强“三废”综合开发与利用,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六是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的原则,实行更加严格的资源保护政策,积极探索建立自然资源合理有偿使用机制,推进资源的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l]李晓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J].辽宁经济.2005(33)

[2]幻郭俊等.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发展进程[J].科技管理研究,2002(6)

[3]韩寓群、王军民《在全省科技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2月22日

[4]谷建全.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县域特色经济发展[J].河南科技.2004

[5]张岩清.以科技带动县域经济发展[J].发展研究.2006(7)

[6]赵彬等.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的分析与研究[J].发展研究.2006(5)


作者简介:张国芝(1973-),女,内蒙古赤峰市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项目支持:2018-2019年北京市教委人才项目“专业带头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青年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联合支持。


网友评论

评论列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隐私保护

联系电话:0472-5621828 13347081608
蒙ICP备 1300212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