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融资动态 > 资讯信息 > 国家 > 正文

央行再次下调正回购利率降息周期或已开始

2014-09-19 次浏览分类:国家 信息来源:自治区金融办

9月18日,央行再次下调14天正回购利率20bp至3.5%,为今年8月以来第二次下调。海通宏观债券研究组认为,今年回购利率的屡次下调看降息周期已经开始,因而国开城投等无风险利率的下降趋势更加明确,而居民房贷等低风险利率未来也有望下降。   近日,针对“降息”传闻,新华社率先发表文章称,期待降息是对改革的不信任;而人民网则跟进发表文章称,降息不是改革对立面,定向降息可能性仍在。对此,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表示,对经济政策解读不要政治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政策就应当适时适度调整。   9月16日,就在国内经济复苏艰难、屡屡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市场上关于是否要降息的争论甚嚣尘上。新华社发表社评称,中国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预测年终经济增长目标不达标,期望政府采取降息等强刺激政策的悲观论调,伴随着8月份若干经济数据的公布再次抬头。   回望过去几个月,几乎每个月度和季度的经济数据公布后,海内外总有这样的声音。这种声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方面是他们并未看清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改革的不信任。   这厢政策是否真的宽松还未下定结论,那厢两大官媒的评论对峙已然让人昏了头脑。9月17日,人民网就降息传闻发表评论,降息不是改革的对立面,反对(降息)的意见甚至把期待降息上升到对改革不信任的高度。   其实,市场期待降息和是否信任改革没有必然关系。中国经济“新常态”本身就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在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是普遍共识,是否降息、降准都应该取决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表示,对经济政策解读不要政治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政策就应当适时适度调整。“不应该把降息与改革对立起来”。降息升息是相机抉择的政策选择,不要“上纲上线”,“上纲上线”会绑架政策选择,失去时间窗口会后悔莫及。   他强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包括降息)在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中对必要性有系统表述,有利于实体经济稳中求进。降低融资成本有许多方面可以创新,本身也是改革,如利率市场化不可走回头路。   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2.0%,涨幅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下4个月以来新低,通胀压力处于可控状态。而中国工业增长放缓已经从局部行业延伸到关键领域、关键行业的普遍放缓。多家机构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大于通胀风险。在坚持改革大局的前提下,如何为走在十字路口中国经济注入活力,是严峻而迫切的问题。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隐私保护

联系电话:0472-5621828 13347081608
蒙ICP备 1300212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