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中央、银监会、民营银行、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国经济要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增长,必须均衡各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通过率仍不到七成。近几年,银行纷纷推出小微企业融资各项利好政策和产品,让小微企业在融资道路上又看见了一道曙光。
然而,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流程繁琐、单笔收益低,这些因素使得大部分银行在拓展贷款时更偏好大型企业。监管部门曾多次要求商业银行不能“傍大款”,要将更多信贷资源给予中小微企业。事实上不少银行在中小微企业业务上“雷声大雨点小”。
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信息不对称。很多小微企业没有规范的资产负债表和财务报表,这使得银行等贷款机构很难核实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及还款能力,限制了贷款机构评估小微企业的风险从而给出合理的贷款利率。这也使得金融机构很难辨别优质、劣质企业,容易导致逆向选择的问题,即差企业会争相贷款,好企业却因贷款利率太高而不愿贷款。同时,由于我国征信体系相对落后,小微企业往往没有征信记录,因而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的评估。笔者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束缚小微企业贷款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风险大。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 .7年,远远低于欧洲和日本。同时,小微企业往往没有合适的抵押品,加之没有令人信服的财务信息,贷款机构因而望而却步。
第三,贷款费用高。小微企业贷款数额往往较小。假设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批工作量基本相同,则小微企业单位资金的贷款费用比大企业要高得多。
以上三个方面成为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顽疾,而“电商化”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小微企业电商化”是指鼓励小微企业注册网店,通过网络进行产品的销售和原材料的订货等。
首先,通过电商化,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如销售数量、现金流、客户的满意度、销售额度等均通过网络留下电子记录。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这些销售数据“推测”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描述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同时可以预测其将来的发展。因而,网上营业活动比财务报表更直接、详尽地描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拥有这些数据的网络平台或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给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贷款服务。
其次,网络电商的好评度和品牌可以被视为其“网络商誉”,这种“商誉”是一种隐形的抵押品。这种抵押品的存在有效降低了贷款的违约率。举例来讲,月销售5万元的电商不会因为拖欠3万元的贷款而面临关门的处罚。加之,贷款平台可以监控网店的现金流状况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若企业出现倒闭等迹象可以提前采取措施以冻结资金。另外,网络平台给多家小微企业贷款,可以充分分散贷款风险。
最后,互联网平台基于大数据等模型“自动”判定贷款利率,不需人工介入;“电商商誉”等隐性抵押品也避免了人工核查等环节,因而基于互联网的贷款具有低费用的特点。同时,尽管平均每家电商贷款数量不大,但大量电商向一家网络平台贷款时,平台可以充分享受到贷款的规模效应,进而也降低了贷款费用。
在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是基础,就像钢筋混凝土中的细小沙粒,如果没有它们,钢筋混凝土就失去了强度。因此中央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了战略层面进行部署。纵观近几年各银行贷款业务,小微企业成了新的客户群,大客户的融资更多是通过资本市场,更多是通过债券融资,采取银行信贷融资越来越少。银行必须找到新的客户群,新的客户群是什么呢?就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