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加大“定向降准”力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
专家解读: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表示,“定向降准”的领域主要指向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举措,与‘全面降准’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纪志宏说。
今年4月25日,央行曾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被市场标以央行的“定向降准”。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
专家解读:“当前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除了与企业自身有关,也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规范有关,其中,一些同业、信托、理财等银行业务演变成钱生钱的游戏,导致企业融资水平的水涨船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规范同业、信托等业务,意在打通融资通道,拉低融资成本,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更加通畅。
过去几年来,同业、信托、理财等银行业务发展迅猛,其中银行的同业资产过去四年增长250%,专家指出,发端于去年年中的“钱荒”事件,其背后的一大推手即来自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疯狂上演。
新闻解读
给金融血脉清淤去垢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梗阻:一些想贷款的企业融不到资、贷不到款,导致实体经济缺血;一些企业好不容易贷到款,但由于资金倒手的环节太多,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形成血路不畅;在一些地方,本来就稀缺的金融资源进到不该去的领域,导致某些领域出现资金价格畸高现象,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淤血”。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缩短融资链条,优化融资结构,种种举措均是给金融血脉清淤去垢的精药良方。
相关信息;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会议认为,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看住向企业乱伸的手,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经营成本、激励投资创业,意义重大。会议确定,一是正税清费。取消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收费项目。把暂免小微企业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改为长期措施。依法将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基金项目并入相应税种。二是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所有收费纳入清单,对外公开,接受监督。清单外的一律不得收费,清单内的逐步减少数量。三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需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实行目录管理。严格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收费。四是新设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必须有法律法规规定。建立企业负担举报和反馈机制,严查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等行为。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指出,去年7月出台的“金融十条”,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健全金融体制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下行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同时,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一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通过加大呆账核销力度、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改进宏观审慎管理等,盘活贷款存量。二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开展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只收费不服务的坚决取消。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用。三要优化融资结构。坚持有扶有控,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企业改造、服务业等的支持。四要改进金融服务。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抵质押担保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五要强化风险监测监管,健全金融市场违约、破产处置机制,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为加快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政风,提高政府公信力,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政策红利,会议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重点针对落实进展缓慢的,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消除影响政策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目前已建立了权力清单制度,不允许为官乱为,也要明确和强化责任,克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推动政策落实取得更大进展。会议要求,这次督查要注重创新,既有各级政府的自查与实地检查、又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既督地方、也督部门。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对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