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融资动态 > 资讯信息 > 国家 > 正文

资金蜂拥一级市场 全民打新折射制度缺漏

2014-07-25 次浏览分类:国家 信息来源:《新快报》

图片:打新股

       按照机构预测,本周申购的新股冻结资金或高达近万亿元。这几乎相当于近期沪深股市3~4天的成交总额。

  业界或许并未高估市场的打新热情。IPO二次重启后的首批10只新股网上申购冻结资金超过6600亿元。新股上市首日无一例外地遭遇“秒停”,这一表现,无疑为后续打新者提供了强烈的示范效应。

  反观二级市场,截至7月22日,年内上证综指累计下跌近2%。2013年年报显示,沪深300指数成份股股息率为3.18%,沪深两市股息率最高的个股也不足14%。而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高股息率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股价下跌的影响,因而与高收益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在二级市场难以产生财富效应的背景下,资金涌向一级市场变得顺理成章。”华鑫证券研究总监仇彦英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新股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12只新股2013年实现净利润较上年下降近9%,实现经营现金流下滑超过22%。

  然而,这个被媒体冠以“史上最差新股”恶名的群体,或依然不会改变被打新和炒新资金疯狂追逐的命运。从一级市场的打新热,到二级市场的炒新热,新股营造的热闹景象,折射着相关制度的 诸多缺漏。

  从定价到交易,过度行政管制弱化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效果,使得市场化改革原地踏步,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倒退。除此以外,现行新股发行所采用的市值申购模式也遭到了市场的质疑。

  对于A股而言,新股发行令资金面承压已成惯例。“扩容恐惧症”久治不愈。在此背景下,全民打新背后有着不小的隐忧。

  自IPO重启以来,市值配售的机制约束,与新股高收益诱惑的交互作用,使得资金频繁在一、二级市场快速流动。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以创业板指数为例,今年以来其单日涨跌幅超过2%的交易日总数达到了35天,其中扩容因素可谓“功不可没”。

  除了股市本身的运行规律外,股市生态面临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新股热的高烧不退,打新几乎不再是无风险收益。一方面,中签率持续走低,意味着打新成本的不断升高。另一方面,不少股民不惜割肉清仓打新,借钱打新也非个别现象。截至7月2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高达4253亿元。

  当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变成了投机,当对新股成长性的良好预期异化成了赌徒心态,A股生态遭遇的伤害或难以弥合。这,无疑值得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市场各方认真反思。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隐私保护

联系电话:0472-5621828 13347081608
蒙ICP备 1300212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