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融资动态 > 融资知识普及 > 正文

消费政策

2016-12-08 次浏览分类:融资知识普及 信息来源:《金融百科》

所谓“消费政策”,是指国家权衡某一时期国民经济综合状况和矛盾特点,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为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的经济目标,而作出的决策选择和采取的具体措施,它是整个经济政策的一部分。消费政策是包含着宏观消费政策、微观消费政策和与消费相关的政策的政策体系。其中宏观消费政策包括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微观消费政策包括消费引导、消费教育、消费信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长期以来,我们对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识不够,消费政策经历了一个由“重积累、轻消费”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过程。最近,国家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一再提出要扩大消费,各地也都在研究扩大消费的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采取了或鼓励或抑制的消费政策,国家消费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增长具有较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中外消费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中外消费政策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很大的差别。如:两者起初都执行了重生产而轻消费的政策;两者都是在经济发展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时才开始注重对消费的引导和调控;等等。但是,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传统、历史沿袭、思想意识、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消费政策的形成演变及其现实运用中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   一、中外消费政策的比较分析   通过和西方国家消费政策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消费政策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   第一,消费政策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开始重视消费理论研究,至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消费理论体系,从而为制定正确的消费政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思想上、体制上的束缚,对消费问题的讨论讳莫如深,理论界更是将消费问题排除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外,使我国消费理论的研究发展极为缓慢,直至现在也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理论体系。   第二,运用消费政策起步较晚、缺乏经验。西方国家消费政策初步形成于二战以后,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消费政策调控体系。我国只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重视运用消费政策,至今不过20年的历史,在消费政策的实践经验、调控手段、调控方式上都显得很不成熟。   第三,消费政策调控手段单一、调控方式僵化。西方国家在消费调控中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价格、收入分配、消费引导等多种政策工具,既有对宏观消费结构的引导和调整,又有对微观消费主体的调节和控制,在实践中依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相机抉择,灵活运用,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国消费政策的调控手段则显得单调僵化,缺乏调控消费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实践中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第四,缺乏适合消费政策发挥作用的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任何政策都要在一定的体制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西方国家由于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运用价格、利率、工资等经济杠杆调节消费,引导居民消费行为。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干预手段已不再适用,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尚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间接调控手段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我国消费政策的调控能力。   第五,我国消费的出发点背离了消费者主权原则。西方国家消费政策的实践表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应当成为消费政策的首要目标。而我国的消费政策多数站在政府和企业的立场上,如传统体制下的低工资政策;近几年实施的“自律价”、“停产保价”等措施,都严重背离了消费者主权原则。制定消费政策偏离了消费者主权原则,从而无法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预测社会消费变动的趋势,结果是某些消费政策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西方国家消费政策的启示   虽然我国同西方国家社会制度不同,但市场经济的环境、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并无本质的区别,从我国消费政策与西方国家消费政策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深刻启示:   第一,高度重视消费理论研究。理论是政策的基础,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就难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西方国家正是因为有了完备的消费理论体系的支持,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消费政策。因此,必须改变对消费理论研究重视不够的现象,加大消费研究、宣传和引导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消费、关心消费的良好氛围,培养专门人才,尽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理论体系。   第二,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消费政策调控体系。我国当前的消费政策都是短期性、临时性的政策,不能确保消费需求的长期稳定增长,政策措施一旦调整,就极易引起消费需求的反复和波动。必须从“一时一策”和“一事一策”的临时性措施向长期稳定的消费政策转变,在实践中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政策调控体系。   第三,坚持“适度消费”原则。我国的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无论“滞后消费”,还是“超前消费”,都不适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唯有坚持“适度消费”原则,使消费水平的增长和社会再生产提供的条件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迅速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调控方式。必须迅速转变调控方式,尽量减少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干预,充分运用价格、利率、工资等经济杠杆,间接地影响居民消费,使之符合宏观经济运行的总目标。同时,应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整,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不断改善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五,必须把消费者主权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消费者主权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当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发生矛盾时,生产者应服从消费者的利益。消费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因此,制定消费政策必须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不断增加消费者利益,提高消费效益为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第六,尽快建立消费政策目标监测体系。居民消费行为不仅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影响,而且要受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仅靠定性的分析难以实现对消费经济的准确把握。必须依照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监测目标,将消费经济的发展变化量化,以此作为衡量消费经济变化的标准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第七,注意消费政策各项措施的衔接配合。近年来,我国扩大消费的政策既要刺激消费,又要刺激投资;既要促进居民即期消费,又出台了多项剥离人们当前福利待遇的政策措施。导致部分消费政策效应相互抵消,不利于消费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制定消费政策时,必须总揽全局,使消费政策的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第八,制定消费政策必须面向世界,适应消费品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入世”以后,会有更多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涌入国内市场,在营销方式、国际时尚以及多种风格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将加快融入“消费国际化”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消费政策的调整思路将不可能是“关门”调整,而是进入了“开门”调整的新时期。因此,制定消费政策必须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上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入世”过渡期的波动和成本,顺利实现消费品市场的平稳过渡和城乡消费的显著增长。

上一篇:平衡管理

下一篇:沸腾效应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隐私保护

联系电话:0472-5621828 13347081608
蒙ICP备 1300212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