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两大机构警告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如果各经济体不制定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将可能步入低速增长的新平庸时代。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也难独善其身。世界银行近日小幅下调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中国今年增速可达7.4%,但明年将会放缓至7.1%。
不过,在本次年会上,多数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担忧。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布朗夏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增长放缓是中国经济肌体更加健康的表现。他说,“这好像一场马拉松。如果以每年10%的速度跑,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城市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把速度降下来。”他还强调,即使是6%的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来看也是很好的表现。
随着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分量越来越大,中国经济不用维持过高速度就可以保证就业增长和社会稳定,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考希克·巴苏告诉新华社记者。
在增速换挡、质量提高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挑战。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如果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还是依靠投资和信贷推动,中国将在中期面临着硬着陆的风险。
对于增速放缓,中国不应采用过度刺激政策,而是应该继续坚持推进既定的改革方案,这比应对房地产调整等周期性因素更为重要,IMF亚太部门副主任马库斯·罗德劳尔在年会期间说。他认为,目前中国政府采取的定向调控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中国开始执行的改革措施,如控制影子银行风险、降低信贷增长,有助于控制短期风险。IMF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在中国转向更为持续增长的模式时,经济增速放缓至6.5~7%区间是值得的。
现今,“保增长”仍是世界多数经济体的首要任务。中国则需要以战略定力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将着力点放在调结构和改革上,这有助于下行风险加剧的全球经济保持稳定。
在年会期间举行的论坛上,IMF副总裁朱民承认,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44%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考虑到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水平较高,中国更需要专注于结构性调整,鼓励私营经济发展,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朱民看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应该是中国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年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结构调整的推进,上半年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年度新增就业目标,达标的关键在于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改革。
经济转型对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是易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仍然面临投资过高、消费不够旺盛的问题,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走向稳健,更多的红利必将释放出来,并将增益世界。